Decode——美国劳工统计局将于周四公布3月消费者物价指数(CPI)数据。经济学家预计,3月美国整体通胀水平或有小幅下降,当月CPI可能仅上涨0.1%,这将是自去年7月以来最小的月度涨幅,彭博社调查的经济学家给出的预测中值也支持这一观点。

剔除波动较大的食品和能源成本后,核心CPI作为衡量潜在通胀的重要指标,预计在3月较2月上升0.3%,同比涨幅为3%,这一同比增速将为2021年以来最低。
经济学家普遍认为,尽管3月通胀数据可能显示出缓解迹象,但鉴于美国总统特朗普此前掀起的“关税海啸”,这种缓解很可能只是暂时的。特朗普在2月和3月分别对亚洲大国商品加征10%关税,对全球钢铁和铝进口实施关税措施,还针对加拿大和墨西哥未涵盖在自由贸易协定内的商品加征关税。这些关税举措对美国消费者的影响正逐渐显现,3月商品通胀情况将成为经济学家关注的焦点,因其有助于揭示美国加征关税对国内消费者物价的传导速度。
值得注意的是,在特朗普4月2日宣布全面征收关税之前,如果商家出于预期开始抢先提价,商品通胀可能提前渗透到市场中。今年前两个月,剔除食品和能源的大宗商品CPI已呈现出持续数年的反通胀趋势停滞的迹象。
在特朗普于玫瑰园宣布对几乎所有国家征收关税后,经济学家纷纷上调对今年美国通胀的短期预估,同时大幅下调经济增长预测。这一局面让美联储决策者陷入两难困境:既要设法缓解物价压力,又要防范劳动力市场可能出现的恶化。
特朗普总统的政策旨在追求国际贸易公平,鼓励对美投资并促进就业。然而,美国消费者对通胀加速的担忧日益加剧。投资者将密切关注密歇根大学4月消费者信心调查初值,期望从中捕捉通胀预期持续攀升的信号。3月该调查显示,消费者对未来5至10年的价格预期已达到1993年以来的最高水平。
此外,周五即将公布的生产者物价指数(PPI)报告,在本月更全面的关税措施生效前,可能为美国关税影响提供初步线索。预计3月扣除食品和能源的PPI将上升0.3%。彭博经济评论指出:“3月CPI和PPI数据将让我们初步了解特朗普2月和3月对亚洲大国商品、钢铁和铝征收关税的传导效应。目前我们预计消费者价格尚未反映物价上涨,但PPI预计会上升,尤其是与大宗商品相关的生产者价格。”